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二百六十五章 利用(2/3)

“侍郎请看,南边是上方山楞伽寺塔,而北面是虎丘云岩寺塔,这一南一北,传说一为镇一为镇和谐,涵护着苏州的灵气不竭,所以此地人才辈,自古就为养老送终的宝地,老夫退仕之后,也打算在此觅地建一,颐养天年。”

这时,旁边的李清打断他的话,冷冷:“你声声称我为盐贼,是不是因为盐价

儒生向崔焕行了个礼,不卑不亢:“崔大人是好官,替百姓了不少好事,学生这里有礼了,但崔大人也不能怕得罪权臣就罔顾事实,替此害民贼说话。”

李清搭手帘向前望去,在小河的尽横着另一条大河,果然一座白的三拱桥跨在河上,河边船舶众多,大多为运货的平底船,但在小河的尽却停着几艘乌蓬船,将河得只剩窄窄一条

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吵嚷之声,李清的小船慢慢减速停了下来,崔焕眉一皱,怒:“前面了什么事?为何堵住船?”

李清急忙抬手止住,他扭对崔焕:“多谢崔刺史替我,但害民之贼,我却第一次背上此名,我倒想他问一问,我哪里害民了?”

“在下有举人功名,可见官不跪。”

李清轻捋黑须,微微笑:“多谢崔刺史一路介绍,只是皇上促柜坊一案,还烦请先带我到现场一观。”

崔焕瞥了一这位大唐最年轻的从三品官,见他态度谦和、谈吐文雅,和传说中那个敢杀吐蕃赞普的青面恶人大不相同,心中也暗暗诧异,但他的惊讶却不于颜表,抬手向前一指,笑:“侍郎果然敬业,老夫佩服,现在我们所去之路便是柜坊旧地,侍郎请看远那座白石桥,叫江村桥,运河穿桥而过,柜坊便建在桥边,为往来商船必经之地。” [page]

片刻,一名着长袍的儒生被拖了过来,李清打量了他一下,只见他约三十岁,面白净,眉修长,鼻略塌,显得一对嘴格外厚实。

“你叫什么名字?为何要辱骂于我?”

本章尚未读完,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崔焕已经明白他想说什么了,也不禁暗暗佩服他的勇气,但李清的面却不能不顾,他脸一沉,喝:“大胆!侍郎之名是你一个小民可以叫的吗?还不给老夫跪下答话。”

李清笑了笑:“不妨直说,我不怪你便是。”

“他说了什么,可是和我有关?”

此刻,李清已换乘一条小船,橹浆划动清波,小船在白墙黑瓦间穿行,崔焕则站在他边,兴致盎然地讲了一番苏州的风土人情,话题一转,又给他简单介绍苏州的现状,“苏州现有七万六千,人六十三万余人,下辖吴城、昆山、嘉兴、常熟、长洲、海盐六县,土地膏腴,实为我大唐粮仓,这里的吴绫也极有名,侍郎回去时不妨给家人带上一些。”

唐朝的苏州至东晋南迁以来,它始终是江南重镇,与扬州、常州同为江南的经济中心,自古就有‘苏湖熟、天下足’之誉。

前面开的一艘小船驶了过来,船上一名衙役躬禀报:“使君,前方一艘乌蓬船横在河中堵住了去路,我们命他们让开,可船上一个读书人却说、却说......”衙役瞥了一李清,后面的话却不敢说

四日后,江南东观察使大人的座船终于穿过太湖,沿着胥缓缓驶了苏州盘门,自秋末年伍胥筑姑苏城以来,苏州就一直保持着原貌,几经沧桑,但城池却始终不倒,一直到二千五百年后,她的婉约风姿依然矗立在太湖之滨,巷、老屋;小桥、;斑驳的外墙,剥落的灰,还有缠绕在城墙上的枯叶,‘君到姑苏来,人家尽枕河’,条条小河穿城中,吴侬语在耳畔轻响,这就是苏州。

‘害民的盐贼?’李清愕然,此话从何说起,不等他表态,旁边的崔焕面已经挂不住了,李清可是江南东观察使,有权直接罢免自己之职,若让他误以为此狂生是自己指使,这官帽还要不要了,崔焕然大怒:“岂有此理,竟敢当街辱骂朝廷重臣,将此人与我拿下,送吴城县衙治罪!”

那人斜睨一李清,冷哼一声:“哼!为何辱骂你,我来问你,你可是推行盐法的李清。”

说话的是苏州刺史崔焕,他也是世家名门,大唐崔家起源于两,一是博陵崔氏,如崔翘、崔光远;另一则是清河崔氏,崔焕便是其中代表,他年约五旬,长得矮小清瘦,目光炯炯有神,仿佛能将人的心一看透,安史之后,崔焕任大唐宰相,为大唐经济的复苏立下了汗功劳。

衙役了一气,鼓足了勇气:“他说害民的盐贼来苏州,自然不能让他横行霸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