衙,这才赶上来。老吴叔,快上车,一去。”
双方见了礼,老吴叔客气一番,便不再推拒,上了车。
虽然小金哥手巧会扎扫帚,但吴家老两也并不怕小金哥知了扫街的事,越过他们去与府衙易。
如他们所说,本扫街所需要的扫帚就不是个小数目,也不是他一家小杂货铺能吃下去的生意。
他家同样也不止从小金哥手里收日杂用品。
小金哥是个实在人,并没有那些,从吴婶中听说了扫街的事,见街面又这样净,便大夸特夸,直说衙门为百姓办好事。又指着驴:“俺说怎的城时,城门有差役大哥特特叫拉车的牲后腚都挂个兜,没这家什还不许城。原来街上这样净。”
他又夸老吴叔聪明想到了扫帚这桩生意,眉飞舞:“太好了,虽俺笨嘴拙的,一会儿也要帮叔你说一说,这事儿成了,往后俺就可以扎扫帚往你铺里送了。”
老吴叔也忍不住笑了,又问他往府衙里去什么。
小金哥:“俺是去问专家的事儿。俺嫂也有手艺,他们不常城,叫俺陪着去府衙问问。”
这小金哥的丈人一家住在海边儿,以打渔为生。村里有人因懂打渔、养鱼虾的,成了专家,领了府衙的“薪俸”,这十里八村的乡亲便都心动,争着抢着想去专家。
可府衙又不是冤大,不是随便来个人说自己懂什么什么就能当上专家,还是要层层考的。基本上后来抱着糊的心态去的人都被刷下来了。
小金哥丈人家没尖儿的人才,本没这个打算。
恰这两日听说了城里建了社仓租赁鸭与百姓养,倒让他们动了心思。
因为他家这三儿媳妇虽是渔妇,最擅长的手艺却并不是打渔织网,而是养鸭。
她养的鸭个个的壮实,连下的鸭比旁人家的好吃,又会一手腌咸的手艺。
府衙既然鼓励百姓养鸭,那肯定也缺养鸭的专家呀。
一家人商量一番,就准备城来试试运气。
因怕选不上被村人笑话了去,老三两便也不去找村里那些“专家”寻门路,而是赶到城西赵家屯找妹夫小金哥——小金哥常往城里去卖货,总归比他们熟悉城里情况,请他陪同去最好。
舅哥上门,小金哥还有什么不应的。
三人租了辆驴车了城,小金哥先到了有买卖来往的吴记杂货铺,给吴婶送了些三嫂家的鸭,给自家怀的媳妇买了一篮鲜菜,顺便打听打听城里社仓借鸭去养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吴婶讲解完社仓情况,便快的表示,因着她有菜园不便养鸭,如果小金哥乐意,可以以吴记的名义去租借鸭,他们留下押金、自付租金便可以,吴记不成。
因着吴记有个杂货铺,在本社里算是中,能租借一二十只鸭呢。
小金哥与三舅哥夫妇听了大喜,连连谢。听说老吴叔往府衙来,这才赶上来拉他一同去。
小金哥讲完,又谢老吴叔。
老吴叔连连摆手,笑:“你这孩,恁的客气,谢个什么,两厢便宜的事。”
小金哥又问:“老吴叔,你不替婶问问菜专家的事儿?婶这菜的可真是好!反正咱们也是去问专家的。”
老吴叔早已心动,便忙:“那就全赖你帮忙了,瞧你还谢俺们,可该俺们谢你了!”
一车人笑作一团。
见着再过一条街就到了府衙,只听得街那边有人吆喝着“一文坐车”,老吴叔等不禁闻声望去,那边路边停着一辆车厢庞大的车,大约是天,车只有半截,上支起草席为篷,用以遮避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