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等费观说完,贾诩便摆了摆手,“关于荆州当年的四大家族,如果费尚书愿意听,我倒可以理一理,这件事前前后后我都参与,非常清楚。”
这就是现实,没有了权力,什么财富都没有了,而不放弃土地,费家迟早会走上蔡家老路,费观一咬牙问:“假如费家放弃蜀中土地,贾公觉得我的相国之位还保得住吗?”
至此,刘璟完成第一次换相,完善了多相制衡的制度。
“因为土地!”费观脱而
。
刘璟大喜,盛赞费观为汉国栋梁之臣,汉国百官当效仿之,当场赐费家铁卷。
:"..",。,谢谢!
费观连忙拱手:“晚辈愿洗耳恭听!”
次日,费观正式向刘璟上书,费家愿意放弃蜀的一万顷土地,依附在土地上的八千
佃
也归籍为民,在费观的带动下,蜀中百官纷纷表示愿意放弃从前刘璋赏赐的土地。
费观顿时想起了云绍,刘璋姬之父,原本是个商人,后来因女儿而大富,刘璋赏给他五百顷最好的土地,但最后一家人不知所踪,土地也被官府收走。
三天后,刘璟颁布汉王令,升董和为汉国司徒,升费观为司空,两人皆封为乡侯,杜畿和庞统相,另外董允和费祎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费观之弟费诗左迁蜀郡太守。
“那蔡家呢?听说他们家族在襄还有两千顷土地”
“蔡、蒯、庞、黄,当年荆州的四大家族,黄祖早灭,江夏数千顷土地被汉王分赏给了有功将士,蒯家我刚才已说了,就不再多说,反正蒯家现在手中的土地已不到五十顷,都是祖产,庞家原来也有上千顷土地,但庞统和庞山民在前年全上缴,这些土地都分给了佃农,襄
由此多了上千
自耕农,现在我们说一说蔡家。”
贾诩眯一笑,“费尚书不懂得上位者之心吗?汉王这步棋已经走
来了,就看费尚书会不会接着走下一步棋了。”
尽费观已经明白自己没有希望继续为相,但为了费家不重走蔡家老路,他确实该
一个决策了,费观也是聪明之人,当他看清形势,他便知
自己该怎么办了,费观终于下定了决心,他起
向贾诩
施一礼,“费家若有前途,全仗贾公所赐,贾公大恩,费家将铭记于心。”
贾诩说了半天,其实就是劝他放弃蜀中土地,他见费观已被说动,便笑眯眯:“费尚书能不能继续为相,我不知
,但如果费尚书决定不走蔡家老路,但我可以断言,费家在五年内还会再
一个相国。”
贾诩喝了一茶,不慌不忙
:“蔡家比较复杂,也比较典型,他们原本拥有上万顷土地,号称荆州第一世家,虽然蔡瑁投降了曹
,但对蔡家影响并不大,蔡琰甚至还
任了襄
太守,不过他
任襄
太守的前提是蔡家
了一半的土地,后来殿下为了增加自耕农,几次上门去拜访蔡家,蔡家最终只肯
一千顷土地,令汉王殿下大怒,后来在第一次确定五尚书之时,原本定的不是蒋琬,而是蔡琰,这也是荆州系官员的集
举荐,毕竟蒋琬资历不足,不能为荆州争取利益,但你知
为什么最后不是蔡琰?”
“贾公是说我侄费祎?”
贾诩呵呵一笑,“没有了权力,他们的手上土地还能保得住?费尚书忘记益州云家的下场了吗?”
.........
费观默默,他终于明白了,汉王为什么提升侄
费祎为中书丞,其实就是在暗示自己,如果费家肯让
土地,那么费祎可以再升一步,如果自己还不知趣,那么不仅他相位不保,费家也会逐渐没落,不
五年,将重蹈蔡家覆辙。
贾诩缓缓,“正是!当年蔡家不肯
土地,便已经
怒了汉王殿下,但因为时局需要,所以汉王没有动蔡家,但并不代表他会忘记此事,结果蔡琰
局,去年更是黯然退仕,始终未能
权力中枢一步,还有蔡
,现在也只
任校尉,很难再获升职,包括蔡少妤,听说去年也
嫁了,我这么给费尚书说吧!蔡家已经完了,就是因为他们不肯放弃土地,被汉王殿下不容,如果蔡
聪明一
,把最后一
土地
来,汉王殿下看在文聘的份上,或许他还能再升为偏将军。”
费观脸上一阵白一阵红,贾诩虽然说得是蔡家,但费家何尝不是一样,半晌他低声:“但毕竟他们手上还有几千顷土地。”
的建议,不接受蒯越上缴土地,可一年后,他却接受了蒯祺还的数千顷良田,结果蒯祺便
任南郡太守,而且后来蒯越病逝,殿下也有
后悔,还哭了一场,他常常对我说,他欠蒯越很大的恩情,我估计蒯家将来会有很大的前途。”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