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众位卿呢?可有意见?”李隆基提了嗓音,这次不需太监转述。
达奚珣和苗晋卿施一礼,齐声:“臣遵旨!”
“陛下,臣有一些疑义想请教李侍郎!”这开一炮的是御史中丞张倚,他生的四肢短小,已经半秃,张倚也是李隆基所信之臣,凡他弹劾的官员十之八九都要被罢职理,号称御史台第一刀,他原是太党人,东案后,他不看好太李亨,反去投靠了永王。
“陛下有旨,封李琳为盐铁监令!”
李亨略略欠:“儿臣赞成父皇的决定!”
“陛下宣达奚珣和苗晋卿觐见!”
李隆基见二人退下,又沉思了一会儿,方缓缓:“自我大唐开国以来,盐政荒弛、赋税失,开元三年朕曾整顿盐税,但因措施不到位,收效甚微,而今回实行专卖制以来,仅二个月盐税就达百万贯,年底突破三百万贯已成定论,所以朕和相国们商量,决定成立盐铁监,每各设盐铁司,专施盐政专卖之事,现章仇相国提名原宗正寺卿李琳为首任盐铁监令,各位卿可有异议?”
这一切,李亨都冷旁观,但他更关心的是李清,从儿的描述中,他已经猜自己这次脱难,还是因为李清的幕后作,可他梦也想不到,连他中的那一箭都是拜李清所赐。
“太可有意见?”李隆基对李亨微微笑。
本章尚未读完,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李隆基的声音很小,几乎只有离他最近的太李亨才听得见,李亨自伤愈后便居中,无所、无所为,也没有人敢去拜访他,近两个月没有他一公众信息,整个人就象从人间蒸发了一般。
大殿里一片寂静,没有人言反对,皇上已经说得很清楚,这件事和相国商量过,已经是定论,另外皇上昨日刚刚下了圣旨,因涉及窃盐案,免去李成式扬州刺史,改由李林甫的女婿张博济升任,这也就是说相国党和章仇党达成了幕后易,如此,谁还会去自讨没趣? [page]
“各位卿,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过了殿中监事先散发的朝议内容,也应预审过‘官柜’的条例草案,成立官柜的意义朕就不必多言,这里需要给各位卿先说一句,此事事关重大,朕并没有结论,只希望众卿畅所预言,指它的利弊,利大于弊,此草案可实施,若弊大于利,则取消这个方案。”
李隆基看了看张倚,也微微替李清担心,这张倚最善于抓住问题的漏,几句话便可集中要害,但李隆基也很想知张倚发现了什么,便微微笑:“张中丞可但问无妨!”
下一件事便是讨论组建‘官柜’,这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,赞成者有,反对者则更多,不少人都悄悄取奏折,这是他们昨晚连夜写成。
今天张倚也是有备而来,他慢慢走到的行列,先向尚书张筠行一礼,又直接向李清拱拱手:
李琳快步走到玉阶前,双膝跪下:“臣李琳谢主龙恩!”
“二位卿,年年朕都会讲,科举是我大唐取士最主要的渠,当以公正、公平为先,无论贫贱、尊卑,唯才是举,可记住了?”
,目光扫了一群臣,“达奚、苗二卿何在?”
达奚珣和苗晋卿同时从礼与吏的行列中闪,走近玉阶,向李隆基施礼:“臣等参见陛下!”
随后,李隆基又批准了吏的一些人事任免事项,渐渐地大殿里的气氛开始张起来。
这时,当值太监对李隆基旨意的复述已经结束,命李琳为首任盐铁监令,征求众大臣的意见。
“既无意见,盐铁监一事就此拍板,封李琳为盐铁监令!”
但没有他的信息,并不等于他不知发生的一切,相反,他对朝中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,章仇党取代太党成为朝中第二大派系,博陵崔氏通过联姻倒向李林甫,吏则由于吏侍郎杨慎矜的倒戈成为了章仇党的势力范围,而杨国忠则连任京兆尹、太府寺卿,渐渐开始脱离李林甫要自成党派。